图为“我们呻吟幻想原版 当年发掘时,张居中要求所有东西都要采样回来,土样也不例外。他们采集了一些被火烧过后板结的红烧土块,放在办公室里。1991年春天的一天,湖南考古所副所长裴安平路过郑州,来看望张居中,闲聊中,张居中问起彭头山遗址的古稻是怎么发现的,那是裴安平主持的考古项目,刚刚公布了古稻的发现。裴安平说,陶片上就有稻壳和印痕啊。然后指了指地板上的红烧土说,这里面说不定就有。张居中拿起一块掰开,真的发现了一个稻壳的印痕。他们接着掰了一上午,找到了十几个稻壳印痕,后来经过检测,确认为水稻。摄
中新社兰州8月6日电 (记者 闫姣)甘肃省政府新闻办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,该省实施“陇派中医药古籍文献抢救工程”,已整理出版经典古籍30余部,建立中医药古籍数据库3个,修复完成馆藏古籍980册;武威汉简“治百病方”经改良已应用于基层医疗,敦煌医学壁画养生导引术被编创成健身操。
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孕育了人文始祖伏羲、医祖岐伯、针灸鼻祖皇甫谧等名医名家,留下了《黄帝内经》《针灸甲乙经》,以及武威汉简、敦煌医学等弥足珍贵的中医药文化遗存。
“为实现中医药文化从‘遗产’到‘活态’的创新性发展、创造性转化,我们系统整理特色中医学术流派,建设名中医传承工作室,成立陇药产业创新研究院、中医药产业创新联合体。”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现场介绍说,通过大力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,建设国家级、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,创新开设“中医夜市”,让民众真切感受中医药魅力。
近年来,甘肃中医药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:与白俄罗斯卫生部签署《中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》,“敦煌医学科”在泰国揭牌,匈牙利等12个国家的16个岐黄中医学院(中心)稳定运营,黄芪、当归、党参等中药材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。
刘伯荣说,近年来,甘肃加强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,以及港澳中医药领域的合作交流,在第二届巴西中医药国际大会、2025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、2024首届紫荆中医药国际峰会上推介交流,已接收泰国、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进修、留学人员400余人。
发布会数据显示,2024年甘肃省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972亿元(人民币,下同);2025年上半年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393.22亿元、同比增长18.44%。(完) 【编辑:陈海峰】